水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,也是建筑灵感不竭的源泉。在中国建筑的设计中,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。
邻水
“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”。贺知章的诗句,不仅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怀念,也体现了中国民居建筑邻水而建的传统。
从实用角度来看,在没有人工供水设施的时代,邻水而居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日常用水的需要,而在河道纵横的中国南方地区,水路也是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。
在建筑美学中,水景往往被赋予极高的精神内涵。由水面带来的开阔视野,是活动空间在更广阔区域的延伸。水面静止则如明镜,风过则起细波,对于追求平和的中国人来说,水正是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的“善”与“德”的体现。观水而修其身,于是“水榭”这一专门用来欣赏水景的建筑也就应运而生。
图中建筑为某大学的图书馆,虽然整体造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风格,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到“水榭”的影子。学海无涯,但知者乐水。以水为邻,水寓求知,不正是广大学子求知精神的象征吗?
聚水
从北方传统的四合院,到皖南徽州庭院,再到福建客家土楼,这些院落中央的水缸或专门开辟出的蓄水池都是传统建筑文化中“聚水”的共性特征。
水缸和水池,可以用于室内消防,可以与水中植物和观赏鱼类一起构建庭院小型园林景观,同时,“聚水”也象征着“聚财”——雨水从天井落下,不流向别处,而是沿着坡顶流下,汇聚于庭院中。“四水归堂”寓意财富不外流,也象征着“水聚天合”,寄托人们对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景。
“聚水”的理念也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。小区内常见的小型池塘和雨水花园都是对“聚水”的传承。
望水
如果“邻水”体现了对平静祥和的追求,“聚水”代表着对家族兴旺的寄托,那么“望水”则象征着中国人的壮志豪情与博大胸怀。我们可以在古画《四景山水图》中看到,几人在树荫下的建筑中眺望茫茫水面。建筑位于地势高处,把人的目光投向远方江海。这是建筑对于使用者视野的拉伸,所突出的“望”的行为也体现了所见之场面的浩大与建筑本身的雄伟。
中国传统建筑中不乏名楼的身影。从李白曾“东望黄鹤山”的黄鹤楼,到让王勃得见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滕王阁,在高耸的古楼眺望,眼里都是江海,心中尽是诗情。
历史沧桑巨变,中国人对“望水”的理解却不曾改变。无论是江河穿过都市时两岸鳞次栉比的繁华,还是对一批又一批“海景房”、“江景房”开发,中国人雕琢小美,也放眼大美。寓情江山里,笑看天水间——这是水的壮丽,也是人的豪迈。
意水
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里,有“看得见的水”,也有“看不见的水”。“意水”的作用,是将观念中水的形象构成建筑的装饰特点。有些建筑虽不见水,但在细节中用水纹营造处处有水的氛围。
建筑雕刻中的“海水江崖”等纹样,常见于宫殿一类大型建筑上。既寓意福山寿海,也有一统山河的含义。
除了建筑雕刻,波浪造型也被广泛应用于一些传统风格的围墙或屋檐上,以及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中。如同国画的“写意”,形简而意丰,见水于无水处,是人们对水形象的理解,也是中国建筑艺术对水的表达。
邻水而居,择水而憩,这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;进享繁华,退享自然,这是中国人从水的“不争”和“博大”中所领悟的人世平衡。
编辑:李睿明
责任编辑:
评论留言